以下文章來源于光明社教育家 ,作者毛振明
前言
2019年歲末,云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中考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并列100分”一條尤為矚目。這一消息不僅刷爆了云南中小學家長的朋友圈,筆者的體育同仁朋友圈更是猶如爆炸了震撼彈,各種議論紛至沓來。仔細閱讀了網上上千條的留言和評論后,筆者發現,大家的意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大類:
第一類是贊成的聲音,其論點非常理性且充滿正能量,他們多是從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堪憂、身體是未來工作的本錢與保障、體育更是精神和意志的培養、正確的事情就要有強制性的制度保障、體育可以健全人格并培養良好的性格等等角度出發陳述觀點,這些聲音占了絕大部分。
第二類是非理性的反對,諸如“可笑至極”“純屬胡來”“蠻夷之地干的事”“學習不好的傻大個當了教育廳領導”“身體好的學習都不好,這是為學習不好的人定的制度”等等。這些言論固然不值得去認真地評論和駁斥,但它們卻反映出相當一部分國人對體育的認知,這些錯誤認知很可能來自于他們過去的體育經歷,不堪的經歷助長了他們對體育的極端蔑視和偏見。這些聲音也不應被忽略,值得學校體育教育界進行深刻的反思。
第三類是理性但略空泛的議論和看法,如“其實體育及格就行”“不要強行要求考試,身體發展順其自然就好”“多年來一直就有體育考試但學生體質還在不斷下滑,看來考試沒用”“體育好并不等于身體好”“讓老師上好體育課才是正事”“與其加強體育考試,不如減負讓孩子們多睡覺”等等。
第四類是理性的擔憂,如“是不是有些矯枉過正,會不會出現體育應試現象”“會不會因為考體育造成新的負擔”“殘疾、體弱和發育晚的孩子怎么辦,會不會出現不公平”“體育考試水分是不是很大,會不會成為考試作弊的重災區”等等,這些擔憂都很現實,也將是本文要重點進行回答的問題。
第五類是一些理性還頗具專業性的建議,如“中考體育應該設10個考試項目,每項10分,每項可以考3次,三年內考完”“體育考試千萬不能成為卷面的知識考試”“中考體育政策關鍵在于執行層面”“體育課的教學要加強”“說100分,那是給不懂的人看的,但實際能體現學生能力差距的也就是幾分,改成100分體現的是重視”“體育不應該考試而應該進行考察”等等。
筆者1991年開始成為中考體育試點工作的策劃者和推進者之一,之后雖調到大學從事教學科研,但也斷斷續續參與了中考體育的相關工作,因此我覺得有義務對中考體育的意義和方法進行回答,本文主要針對以下九種言論進行闡述。
言論一:體育只要及格就行
此觀點基本沒錯,但是,問題在于何謂體育的及格呢?關于這一點,大家的認識不一致,個人和國家的要求也不一樣。中國學生體質已連續多年下降,現在學生體質達標的“良好”基本是我們那一代(50后、60后)年輕時的“不及格”。中國要保衛祖國,但征兵有困難;祖國需要建設,但缺乏體魄強健的建設者……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青少年的體質仍是整體不良,體育也難稱及格。
言論二:不要強行要求考試,身體發展順其自然就好
這一觀點的問題在于身體發展要如何順其自然,順什么樣的自然?的確,孩子吃飽了喝足了都能長大,但他們在身體上是不是弱孩子、病孩子、胖孩子、笨孩子,在精神上是不是軟孩子、熊孩子,那就不得而知了。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些體育的意義,都不是順其自然可以實現的,且柔韌、靈敏、協調、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發展的“窗口期”,一般持續到孩子初中畢業時幾乎全部結束,如果沒有升學畢業制度激勵學生們刻苦鍛煉,僅僅是一味地讓孩子順其自然,那么他們成為身心不健、體魄不強的人,大概也將成為自然而然的結果。
言論三:多年來一直存在體育考試,但學生體質還在下滑,看來考試沒用
至今多項研究數據表明,中考體育開始實行后,初三學生的體質是初中各個年級中最好的,高一學生的體質也是高中各個年級中最好的。同時,眾多數據表明高三和大一的學生體質最差,這就體現出有中考體育和沒有高考體育的區別。
根據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的數據,當前中國學生體質最差的是大學生,其原因是高中階段的體育鍛煉嚴重不足,加上高考階段的身體透支以及大學體育課程在質與量上存在的問題。
中考體育在促進學生鍛煉和體質增強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固然,中國學生體質大面積、大幅度和全方位的提升光靠體育考試肯定不夠,但體育考試作為其中的一個方法還是行之有效的。
言論四:體育好并不等于身體好
中考體育的初衷,是為了促進學生們的身體鍛煉,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是為了身體好,而不是為了給學生們打個分,評出個體育成績,學校和體育老師也不會認為中考體育得滿分的學生就是體育好。
“體育好”最終的落點在于終身體育,希望體育能成為人們善度余暇、幸福生活的一種方式。“身體好”則是為了學生現在與將來都有適應生活與工作的體能及健康狀態。兩者在奠基“一生健康幸福生活”方面是統一的,也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
當然“體育好”不能全然等于“身體好”,但“身體不好”卻基本等同于“體育不好”。我相信,未來的中考體育一定是要朝著既促進“身體好”,也促進“體育好”的方向去發展。
言論五:提高體育考試分值會不會導致體育應試現象出現
不可否認,自有了中考體育制度以后“體育應試現象”一直存在,有的地方還頗為嚴重,這種不良現象必須嚴加糾正。但如同“應試教育”一樣,人人痛恨,人人不舍,抱怨應試教育的家長卻大多是其推動者。“應試體育”現象也是由于當前形勢所迫。
然而,當“初三沒了體育課,初三學生體質大幅下降”與“初三瞄準中考體育項目,加強體育鍛煉,學生體質明顯提高”這兩件事擺在一起時,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是在現有的體育考試制度中如何讓體育的益處發揮得更大。
言論六:會不會因為考體育給孩子造成新的負擔
筆者認為并不會,我們現在所說的“課業負擔”,基本指的是語文、外語及數理化的課業負擔,而這些負擔都作用于人的左腦上(左腦主司邏輯、分析、抽象、數理及語言等功能),這讓學生的左腦十分疲憊,造成了嚴重的負擔。
而掌管音樂、韻律、圖像、節奏和運動的右腦,在“音體美”不受重視的教育現狀下,基本上是“閑置”的,談何“負擔”?
合理有效而健康的用腦應該是左右腦平衡使用,交替休息。在疲憊的文化課學習間隙,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活動筋骨,是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左腦負擔的好方法。
言論七:殘疾、體弱和發育晚的孩子怎么辦,會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
公平性問題是任何研究考試制度的人都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而殘疾、患病學生參加體育考試的公平性問題,更是制定中考體育制度的人需要反復斟酌的問題,也是體育考試制度成敗的關鍵點。
殘疾、慢性病和嚴重體弱的學生一定會有個基本分數,而一般體弱和發育晚的孩子則應通過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予以加強。此處需提醒的是,體弱的孩子在中考體育中分數較低,也應理解成一種公平,就如身體不好的學生就評不上“三好學生”的道理一樣;而發育晚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具有優勢的,因為他們發育晚,“窗口期”結束得也晚,鍛煉的效果會比“窗口期”已結束的學生更好,只要他們肯于鍛煉就不難取得好成績。
20世紀90年代初,中考體育剛開始實行的那些年,體育考試作弊現象確實存在,有些地方還很嚴重。但經過近30年對中考體育考試方法的不斷完善,體育考試在測試工具電子自動化、考試程序科學嚴謹、參考人員互相監督、成績公布及時透明、考務人員交叉執考、考試現場全場錄像、考務紀律嚴肅執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這些年已經幾乎聽不到中考體育有重大舞弊事件發生,也很少聽說周圍的人為孩子在體育考試中“走后門”“ 找路子”了,我相信未來的中考體育會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嚴謹,越來越公平。
言論九:說100分,那是給不懂的人看的,實際能體現學生能力差距的也就是幾分
持這一觀點的人確實懂行。筆者也認為:云南省把中考體育提至100分,相較于其他省的30分、40分、60分,其實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假如2020年云南省中考體育平均分是90分以上甚至更高,同時最低分不低于80分,則提分前后的學生分數差距并不會拉得很大。
筆者前幾天去了一所北京的初中,校長說今年中考體育取得了好成績,男生平均28.7分,女生平均29.1分,可見學生之間的體育分差不是很大。假設2020年的中考體育中,云南某學校男生平均98.7分,女生平均99.1分,那就等于云南省送給所有學生70分的體育分而已。
這樣的體育100分,只是傳達出教育主管部門對于體育的重視與強調。但反過來說,云南省教育廳開始重視體育、強調體育,這不也是一個好的開始嗎?
2023年05月12日
2023年05月12日
2023年05月12日
2020年07月27日
2020年07月27日